【三下乡合集】奔赴山海,静候花开
日期:2023-07-25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242


 7月10日,文法学院“传续万里星火”实践队开始了2023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历程,目的地为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道建新中学。共分为两批进行,共有经报名选拔的16名志愿者参与,文法学院分团委书记陶思铭老师全程陪同指导。

 青树翠蔓,夏日渐浓,七月的山坡街道蝉鸣不绝,恰似青春的岁月热烈绚丽。参与志愿服务的十六位同学站在了各自的讲台上,经过了他们精心的备课和设计,他们发挥着自己的专长,为这里的孩子们教授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课程。

心有法度,明澈如星

法律是我们在平日生活里行事为人必不可少的准绳,是约束自我,规范言行的有力武器。来自21级法学四班的志愿者贺斌从自身所学专业出发,简单介绍我国重要部门法在生活中运用,探讨道德与法治于社会之影响和二者辩证关系。法律知识虽庄重严肃,不可侵犯,但是实则贯穿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在课堂上,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也提出了平时生活中关于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问题,经过志愿者老师的耐心解答和实例分析,大家有了更加端正的法治意识,纷纷表示要知法,懂法,用法,敬畏法律,恪守本分。

诗美如画,文以载道

中华诗词璨若明珠,古体诗意蕴悠长,绵宛如画。现代诗简练精美,耐人寻味。在为山坡街道托管班的学生们开设的诗词课程中,来自22级中文三班的志愿者朱润天根据学生群体的语文素养和相应的教学进度着手准备,如为六年级将要升入七年级的同学们讲述初中的入门诗词相关知识,给即将升入九年级的同学们提供现代诗鉴赏课。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和西川的《杜甫》都是近代诗中优秀的作品。通过领略诗中不一样的光景,体悟诗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开阔自身眼界,多方位初步了解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殿堂。

窗前荷花氤氲,阁中笔墨落香

墨淡水清,书一卷盛世山河,烟波浩渺,著一笔万里江山。将欧阳询的书法艺术与社团课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一笔一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21级法学四班的杨春晓和22级汉语言文学三班的魏尔卓精心设计的书法课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书法大家的文字风韵,目的是让同学们从行文造字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安静的课堂、一张张字帖、每一次认真地提笔,落笔。在写字的同时,志愿者老师讲解书写欧体的要点,同学们用心学习和感受,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和书写技巧的提升。

细雨润心田,春风焕容光

学会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容貌焦虑”“抑郁症”“身材焦虑”……这些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会不会也在大家的心里暗暗生长呢?21级汉语言文学七班的志愿者李婧雅通过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课告诉大家,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且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通过互动游戏,播放视频以及心理测试等形式告诉他们,要养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心若向阳则不惧悲伤。

“人生需要有态度,人生需要有目标”。这是20级法学一班代航航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除此之外,“如何对待人生”和“如何调控情绪”也是他们必须思考的人生命题。课堂上,志愿者老师通过给孩子们一些积极的方法,为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正向的世界观。引发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孩子们掌握积极主动的方法去调控自己的本能,锻造自我的理性。举出正向和负向两方面的例子以双向问答和联想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让孩子们学会自我思考和独立思考,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音符启蒙,交响人生

蝉鸣风声,莺啼雨落是夏日限定的交响乐。七月的建新中学,同样歌声悠扬,清脆悦耳。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名负责音乐课的大学生志愿者则在课程中创新式地开展教学。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基于此,我以民族乐器为主题设计了相关课程,带领他们认识更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乐器,聆听民族音乐,希望以此激发他们对我们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来自2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的聂玉冰说道。

 一曲悠扬,感受文化魅力;歌声嘹亮,恰似青春激荡。21级法学一班的张米米通过了解学生群体的喜好,实际教授歌曲,并让他们自己表演,提高表演能力、积极性、激发兴趣,创造性和表演能力。《稻香》韵律和谐,欢快明朗。《少年》激情昂扬,催人奋进。一首首歌,融入的是少年儿童如春草般向上的心灵。

 红歌嘹亮激昂,合唱整齐动听,在志愿者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交流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他们的乐感,确立观念,增强美感。最终达到塑造美好的人格,品德和高尚的思想精神的目的。

弦歌不缀,薪火相传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书法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来自21级中文四班的张庄慧,通过诗词、国画、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授,向同学们普及中国的国粹。同学们在诗词中体悟人生,在书法中感悟奥义。感受水墨画的独特效果,了解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从而培养学生们对国画构图的理解以及审美意识。

我心向阳,不惧伤悲

 心灵是人的窗口,保持人心灵的健康,也就是保证了一个面对世界的窗口,保证了一个人的目标和方向。了解自我,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性,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因为压力,烦恼,困难,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抑郁、过于内向等心理问题,是所有人都需要了解和关注的问题。来自21级汉语言文学四班的叶琪,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江城之美,今人共守

 地域文化是地区的特色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标志。来自2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的权建秋,以武汉本地文化为课程教学主题,以音乐为教学手段,用讲解和聆听的方式带领同学们感受文化的魅力;无论是《汉阳门花园》还是《过早》,透过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可以感受到音乐家对武汉的拳拳爱意,同时也希望经过本次课程同学们能对武汉更加的热爱,对未来的武汉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

开掘新知,探索未知

  我们的行为可以被限制,但是我们的思想永远都是自由的。来自21级汉语言文学五班的王自辉,为八年级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科幻类课程,讲的内容主要是科幻的脑洞发散类型,主要案例选举了“缸中之脑”“猴子和打印机”“忒修斯悖论”等等。目标就是给他们内心埋下一颗对于科幻的种子,期望他们以后可以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通过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世界的距离,而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德风熏赤县,法雨润苍生

 21级法学三班的杨少彤是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批参与志愿服务的成员,她向同学们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含义,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探讨法律的特征以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八年级(2)班的同学对我国的基本法有一定的了解,开设了法律实践课即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志愿者老师绘声绘色的讲学,学生们有了更加严谨的法律意识,将法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歌以潆声,曲以徊乐

 音乐,将一切平凡的画面赋予深厚的意义,它是一副精神铠甲,能够帮助我们抵御未来生活的压力。来自21级汉语言文学二班的志愿者唐雅娟带领学生体会音乐魅力,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以敦厚醇和的旋律给予我们激发勇气和梦想的力量,感情真挚温情,充满生活的浪漫。通过歌曲教唱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提高自身演唱的自信心,激发并促进对于音乐的兴趣。除此之外,志愿者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喜爱的歌曲,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方便老师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拉进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工作的展开,而且能够在课堂上增添乐趣,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经过志愿者老师的讲授,同学们能够通过音乐陶冶心灵,获得美的感受,启迪情操。

无尘玉宇三千界,有幸青山万里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来自21级汉语言文学二班的志愿者闫巍秉持着这一原则,教授学生如何变废为宝,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把身边的废物通过改造赋予新的生命,获得新的价值。在提问环节,学生们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这门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能够跳出课本减少功能固着的影响。志愿者老师认真教学,同学们积极配合,开拓新的思维,最终养成保护环境的、爱惜自然的良好的社会品德。

与心相约,与爱同行

来自21级汉语言文学七班的志愿者尹刘芳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调节情绪,调解好情绪可以有效地放松身心,有利于课程的学习。此外,课程内容还涉及到挫折教育,志愿者老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减少学生焦虑情绪,并且通过师生互动,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说出内心想法。情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动,如何让同学们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志愿者老师通过播放视频以及心理小测试等形式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尺讲台,和着蝉鸣,燥热的空气里十六位鲜衣怒马的少年缓缓拉下了三下乡的帷幕。怀揣青衿之志,履践方致远;行远需自迩,笃行方不息。有限和短暂的支教历程,带给大家的是永恒的经历和进步,星火的传续将会生生不息,绵日如锦,我们的征程也决不限于当下。少年的旅行带着诗和远方,我们只管奔赴山与海,剩下的便是静候花开。

收藏本页